居民在華僑城小區“動盒子”健身。
如果說,藝術振興鄉村,更多是通過引入產業實現農村百姓經濟上的富足,而藝術振興社區則更加著眼于城市居民精神上的富裕,通過“塑緣育人造境”,讓居民“眼中有風景、手上有絕活、腳下有家園、腦中有寶貝、心中有振興”。
今年夏天,鄞州區啟動藝術振興社區,率先在白鶴街道和東柳街道試點,讓老舊社區重煥新生,激發城市居民的參與熱情,實現社區環境、文化、人才的振興。這半年來,這些老舊社區正在一點一滴改變,這里的居民更是興趣盎然……
老舊車庫變身“社區盒子”
12月3日,鄞州區東柳街道華僑城小區很熱鬧,小區入口左側的一排“社區盒子”開張了,很多居民都來看熱鬧。
“社區盒子”到底是什么?其實,這排門面原來都是居民家里的車庫,被改造成“社區盒子”,承載了不同的功能,諸如愛盒子、藝盒子、動盒子和紅人坊等。
“藝盒子”主打手工、美育、文創特色。非遺達人和手工達人在這里定期開課,將富有文藝氣息的生活方式傳遞給社區居民。“90后”表情包女孩妮妮是轄區一名泥塑手工藝者,她將入駐“藝盒子”,教孩子們做泥塑。
“愛盒子”主打公益和慈善,“營業”第一天人氣就特別旺。原來,社區的“蝶雙飛紅娘工作室”入駐了。“沒想到第一天就有很多居民跑來咨詢,有這么好的場地,我們很愿意給大家提供服務。”現場,“公益紅娘”忻益平忙得不亦樂乎。
“動盒子”里更是其樂融融,大小朋友都來了?!斑@個藍色墻面就像是泳道,這些照片都是奧運冠軍汪順哥哥,這里有很多健身器材?!苯衲赀€在上幼兒園的“小餅干”住在華僑城小區,今年得知奧運冠軍汪順和他住在同一個小區,他主動要求學游泳?!耙粓鰥W運會,閃耀的不只是金牌,還有奧運精神?!眿寢屝χf,有汪順哥哥的比賽,兒子一場不落都要看,已經成小迷弟了。
華僑城社區是鄞州區首批藝術振興社區試點之一,這個建成25年的老舊小區正在重煥新生。13個車庫蝶變而來的“社區盒子”,打造成獨具特色的“13鋪”,目前已經有5個盒子開張了,剩下的盒子計劃明年春節前亮相。此外,該小區沿河步道、高層陽臺等空間都納入了改造方案中。
家門口建起居民自己的“美術館”
周末逛美術館?對白鶴街道丹鳳社區的居民來說,家門口就能實現。今年,他們打造了一個“家門口美術館”,馬上就要驚艷亮相了。
其實,這個美術館由社區陳舊的公共空間改建而來,有三層5個展廳,分別以“丹藝廳”“凝品廳”“畫韻廳”“書瀚廳”和“美約廳”命名。特別的是,展廳命名、場館設計、作品征集、首展策劃都由居民自己組織操辦,繪畫、書法、攝影、煙標、剪紙、面塑等300件展品皆出自居民創作、源于居民收藏。
一個老舊社區,卻是“臥虎藏龍”。家門口美術館館長陳玉麟,很不簡單。他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寧波市作家協會會員……3個多月來,他和社區居民一起研究裱畫、展陳,走訪寧波美術館學習布展,對接李惠利小學吸納小朋友作品,邀請專家來建言獻策,一心撲在美術館的建設上。小到作品卡、“家門口美術館”印章、開館邀請函等設計,他都花足了心思。
“凝品廳”讓居民有多樣化的藝術表達,不同形式的展品承載的思想與情感都能在這個場域中碰撞出新生機。不僅有收藏大腕50年來收藏的部分煙標藏品,非遺傳人華愛月的手工藝品和“面塑奇人”王書濤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同時還展出了33位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的多彩近作。
除了丹鳳社區的“家門口美術館”,在紫鵑社區,“合樂客廳”“鵑意角”兩個節點也陸續完工,未來這里還有更多的驚喜。
寧波晚報記者 薛曹盛 通訊員 徐庭嫻 陸婧楠 鄭瑤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