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走進位于四明山麓的海曙區集士港鎮深溪村,狹長的村莊三面環山,村道干凈整潔,老屋綠樹掩映,一幅歲月靜好的模樣。
在村道旁的櫥窗內,《深溪村村規民約更新內容》詳細列舉著村民維護村內環境衛生、建房、山林田地使用等六方面20項注意事項,每一項條款后面還有村內負責人員的電話,非常實用而且接地氣。“從2021年1月‘村規民約PLUS版’落地后,今年又結合文明典范城市創建進行了更新。”深溪村黨總支副書記陳雁介紹,文明已成為村民的習慣,全村環境更美了。
深溪村“村規民約PLUS版”是在原有村規民約的基礎上,針對村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村民智慧,專攻日常難題與頑疾而“量身定制”的。
陳雁介紹,深溪村1200多名常住人口中,有一半是老年人,還有400多名外來人口,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衛生觀念等比較老舊,比如習慣到溪坑洗衣物,偶爾將垃圾傾倒在溪坑內,喜歡在家門口堆放雜物、散養家禽等。一些外來人口的文明習慣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比如有人到村公共廁所洗衣物、垃圾分類還沒完全到位、有時將私家車隨意停放影響來往車輛通行等。
為徹底根除文明陋習,深溪村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分析具體問題,從村民生活的點滴小事出發,以村規民約為切入點,反復斟酌提出解決方案,讓全體黨員、村民代表討論通過后,出臺了“村規民約PLUS版”,并通過村民微信群、村內電子大屏幕、廣播站大喇叭、宣傳櫥窗和上門發放等形式,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村規民約PLUS版”中有引導,也有懲罰。比如要求村民自覺保護好溪坑,嚴禁向溪坑投放垃圾,同時提出“如有違反,被村民舉報或村工作人員當場看到,將取消本人當年所有村集體福利及參加村里小工等工作資格。此項可以用做志愿者清掃溪坑或者通過舉報破壞溪坑環境人員進行抵消。”“這是以處罰加志愿服務的形式,讓村民提高文明意識,擯棄生活陋習,培養良好文明習慣。”陳雁說。
“村規民約PLUS版”實施一年半以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的行為習慣,促進深溪村村風、民風發生喜人的變化。在村內居住了30年的村民葉慧萍告訴記者,隨著村里環境的蝶變,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游玩,村民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了,幸福感大幅提升。(記者陳朝霞通訊員程冰凌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