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雪檸)今天(11月3日)上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綠化隔離地區建設發展規劃》在市規自委網站發布。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綠隔地區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一減五提升”。綠隔地區將繼續堅持疏解與整治并舉,推進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化建設,推動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強化對首都核心功能的戰略服務保障作用,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
綠隔地區是城市綠化隔離地區的簡稱。按照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首都綠隔地處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新城之間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地區,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包括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和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兩部分,分別簡稱為一綠和二綠。其中,一綠緊靠中心城區,面積約310平方公里;二綠緊連一綠,延伸至六環路外的空間,面積約910平方公里。首都綠隔是北京發展戰略格局的重要一環。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綠隔地區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一減五提升”——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穩步減量、服務首都能力明顯提升、生態建設水平明顯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和產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等。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綠隔地區發展的主要任務。
在減量發展方面,持續開展“疏整促”專項行動,騰退空間緊密結合“留白增綠”、“騰退還綠”、公共服務設施“查漏補缺”、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等內容,將疏解騰退空間優先用于綠色開敞空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補齊民生短板;全面整治“群租房”“大棚房”問題,加強人口倒掛重點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房屋出租管理,依法治理違規、無序出租房屋行為。
在生態服務方面,推動一批重點公園建設,聚焦“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十八里店、南苑等區域城市公園群建設,實現綠帶互通、綠道貫通、生境相連的系統性城市公園環;將中心城區與外圍空間聯系的九條楔形生態空間打造成為城市“新風”系統;推動水系河網的生態修復,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穩步提升區域防洪防澇能力和水生態環境品質,促進藍綠空間有機融合。
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強市政生命線廊道空間保障與管控,推動市政場站設施建設,保障城市穩定安全運行;保障綠隔地區重要交通網絡建設;加強綠隔地區慢行交通網絡的建設。
在空間治理方面,強化全域統籌與管控能力,不斷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和業態重塑,促進產業發展與地區特色和城鄉功能深度融合;加快農民安居建設,提升居住品質,增強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