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北部的朝陽酒仙橋街道,最近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涉及一街坊、熒屏里、八街坊2號樓、四街坊甲乙4號樓等項目,惠及居民超萬人。
朝陽是本市五大工業基地所在地,酒仙橋正是其中之一,被譽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也正因如此,該地區有不少老舊小區,隨著時間流逝,人居環境亟需提升。
酒仙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涉及12個小區、15個工程改造項目,涵蓋樓本體改造、公共區域整治兩大類。除了對4個小區開展節能保溫改造之外,近期還將陸續啟動八街坊1號樓、3號樓,大山子南里11、13號樓、甲12號樓,高家園503號樓,高家園一區、糧庫家屬院及五街坊1號樓等8個小區公共區域整治,將惠及轄區居民1萬余人。
改造方案暖心又細致。對照相關部門發布的改造指導清單,設計單位又反復踏勘,結合實際制定個性化改造方案。比如,在公共區域改造中重點突出“精細”,包括修補綠化、修補破損道路、完善公共照明、更新信報箱、架空線入地、無障礙和適老改造等8個方面細節。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工程,我們多次召開專題調度會,集中梳理癥結,推動項目實施,希望讓其成為‘初心、同心、民心、暖心、良心’的‘五心’工程。”酒仙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說,街道工委統籌,城管辦協調調度,黨群辦、社區辦、平安辦、城管執法隊、訴求中心等5個部門配合。
居民的意見被充分納入了改造方案。酒仙橋街道開展了三輪入戶調查,黨員干部包片、包樓、包“重點戶”,通過實地走訪、座談研討,做好重點居民勸解引導,專人24小時在線為居民答疑。對于民生訴求,由社區居委會集中登記和反饋,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利用“吹哨報到”機制聯動解決。經過兩輪民意征集,實現90%以上居民同意率,簽訂同意改造協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