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殘疾人朋友想要康復訓練或者進行就業實訓,只要動動指尖,足不出戶就能在線上完成申請。昨日(1日),北京市殘疾人服務示范中心服務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管理平臺”)正式上線,中心內的五大服務項目“觸手”可及。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4日,北京市殘疾人服務示范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中心面向全市各障別各年齡段殘疾人提供職業康復、短期托養、就業實訓、服務孵化、交流展示等有特色的示范服務。管理平臺的上線,可以讓更多的殘疾人享受高質量的數字化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殘疾人少跑腿。
康復、托養、實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期五大服務項目上線
據北京市殘疾人服務示范中心主任楊志強介紹,管理平臺首期面向社會上線的五項服務,包括職業康復、短期托養、康復訓練、就業實訓、藝術康復,后續還將有殘疾人作品展賣、公益放映預約、孵化培育、志愿者服務等多個模塊上線,幫助更多殘疾人提升生活技能,重建生活信心,實現自主就業,全面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通過管理平臺如何申請示范中心內的各種服務呢?據工作人員介紹,管理平臺已經和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官方門戶網站進行了對接,殘疾人朋友只需要進入其業務頻道“匯愛服務”進行登錄提出申請即可。登錄平臺的過程也很簡單,申請人只要輸入身份證號和登記殘疾人證時預留的手機號就能在后臺實現個人信息關聯,申請服務項目時無需多次填報個人信息,節省了很多操作的時間。
實現多接口接入
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申請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殘疾人朋友進入管理平臺后,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各項服務內容的在線查詢、服務申請、在線預約、服務評價等功能。目前,管理平臺微信應用也已同步上線,殘疾人朋友可以在“北京殘聯”小程序上點擊“匯愛服務”板塊即可查詢和申請所需服務。
同時,示范中心通過管理平臺對服務項目進行全流程監管,充分保障服務效率和質量,實現業務服務可視化,服務監管常態化,根據服務對象的個性化需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切實做到為殘障群體謀福利,為城市建設添溫暖,助力首都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參與部分訓練
可享受康復補貼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殘疾人朋友通過管理平臺的“職業康復”服務項目,可申請到示范中心引入的豐臺區溫馨精康園、延慶區智選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和北京為公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三家市級職康站接受生活能力訓練、適應能力訓練、簡單勞動技能訓練以及日間照料等服務。
“康復訓練”服務項目,可以申請重度肢體殘疾人生活重建訓練、社會支持及心理健康、自主生活訓練、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訓練等服務。參與肢體殘疾人生活重建訓練和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訓練的北京戶籍殘疾人,可依據《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辦法(試行)》享受康復補貼。
“藝術康復”服務項目,可以在線申請器樂、舞蹈、鋼琴、繪畫、聲樂等藝術康復服務項目,殘疾人朋友通過參加各類藝術性的活動,在豐富內心世界的同時,綜合賦能,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就業實訓”服務項目,可申請到匯愛大廈內的書店、超市、烘焙房等就業實訓基地,接受職場體驗、實崗實訓和助殘活動等服務。
“短期托養”服務將按照相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相關要求,根據入住殘疾人需求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提供托養時長6個月以內的,住宿式養護照料服務,同時幫助殘疾人家屬獲得一段時間的休整,實現為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屬“雙”服務的目標。
楊志強介紹,管理平臺以“智慧殘聯”服務系統為支撐,聚焦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切實需求,改進傳統服務管理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殘疾人服務管理新模式。管理平臺實現了信息無障礙,通過提供全鍵盤操作、語音讀屏和特大文字網頁等推送方式,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低弱視力的視障人士,以及閱讀能力減退的老年群體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友好的信息無障礙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