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熱鬧的東四路口拐進錢糧胡同,在一片古樸的紅磚墻背后,隆福寺文創園散發著青春活力。11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30余名學生來到這里,開展“最美園區主題日”集中體驗活動,在參觀調研中運用專業所長,為老城文化產業園區的更新改造出謀劃策。
“北京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國時期曾是京城舉辦廟會的地點——每月逢九逢十的日子,隆福寺都會開廟會……”大學生們徜徉在老地標和新店鋪間,跟隨工作人員的講解,了解園區的“前世今生”:一棟兩層小樓,特意保留著舊日的紅磚,加以改造后,變成了一處具有歷史印記的創意空間。曾經的胡同、老廠房,也成為了全新的文化創意“打卡點”。
走進球幕劇場體驗一場環游天地的飛行、鉆進網紅咖啡廳拍照打卡、駐足更讀書社的文創禮品柜前愛不釋手……在隆福寺文創園“騰籠換鳥”后的新店鋪里,大學生們收獲了新體驗。“沒想到在北京老城的胡同里,還藏著這樣一處年輕新潮的地方。”一面巨大的電子屏幕中,游弋著一只只變幻莫測的水母,這個美麗場景打動了首經貿文化與傳播學院大二學生于雨涵,她情不自禁地邀請同伴一起拍照留念。在她看來,“又老又新”是隆福寺園區最大的特色,“既能從中感受北京胡同特色,又能做一些年輕人喜歡的事情,傳統與時尚在這里融為一體。”
參觀體驗的同時,大學生們也表達了對園區更新改造的更多期待。“這么有趣的地方,應該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大三學生王新宇來自廣告學專業,她敏銳地發現了園區在宣傳方面的不足,“在年輕人經常光顧的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園區還是缺乏有吸引力的推介宣傳。”她提議,可以邀請網紅博主來園區體驗,在網絡上分享打卡經歷,“在園區的設計上,也可以增添更多有創意的打卡點。”上過《消費者心理學》課程的于雨涵則希望,園區能引入更多大眾化、平民化的品牌,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淘貨”。
“我們歡迎更多來自年輕人的創意,讓隆福寺文創園真正成為他們喜愛的打卡地,成為‘來了就不想走’的新地標。”對于大學生們的建議,北京新隆福文化公司總經理助理高天亮一一記錄下來。
本次“最美園區主題日”活動是“‘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園區行的一部分,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網信辦主辦。園區行啟動以來,已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7所在京高校的近300名師生,進駐多個文化產業園,結合親身體驗為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