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幫扶困難企業 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優化環境鼓勵創業
深入企業紓困解難、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幫扶、補貼平臺鼓勵創業……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全力以赴穩住經濟促進發展,東湖區加大紓困保障力度,著力打通堵點卡點,號準“需求脈”,打好“組合拳”,以實際行動助力穩經濟、促發展。
穩崗政策進街入企上戶
“疫情期間資金周轉困難,各項成本居高不下,當時真的想過放棄。”在八一橋街道開自選商店的創業者陳年毛回想起此前的艱難時光,依然心懷忐忑。
如何堅持下去?改變源于一次上門宣傳,這是陳年毛第一次了解到創業擔保貸款。看到了希望的他馬上向街道提交申請材料,東湖區創業貸款擔保中心迅速審批,經過信息核對,一筆2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很快就打到了賬上。
![]()
為推動惠企政策措施盡快落地見效,東湖區對餐飲、零售、旅游、運輸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進行上門宣傳,加快落實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減半政策,結合轄區內個體戶和企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送政策上門入戶,并指導申辦創業擔保貸款。同時,加快審批流程,縮短審批周期,發揮創業擔保貸款“及時雨”功效。
“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緩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從5月1日至7月30日在全區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東湖‘人社優服’助企惠民紓困活動。”東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唐榕星介紹,本次活動計劃完成新增創業擔保貸款約6000萬元,新增發放穩崗返還資金約60萬元,減免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100萬元,完成助企惠民紓困政策進街入企上戶宣傳三輪“全覆蓋”。
千方百計保障和擴大就業
就業,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東湖區大力實施“N+1”多輪驅動“線上專場招聘會”和東湖“人社優幫”就業援助計劃,對重點群體開展精準幫扶,千方百計保障和擴大就業。
“贛才歸巢工作站”“東湖區人才工作站”“東湖校招小分隊”搶抓各大高校畢業生一手資源,進校送崗;線上招聘平臺“云上客服”貼心服務,當好校招“紅娘”;創新直播簽約等模式促成企業和學子“屏屏相會”,簽定三方協議……據統計,今年以來,東湖區開展各類線上線下精準對接招聘活動百余場,三方協議簽約活動7場,累計參會企業2700余家,提供崗位2.5萬余個;瀏覽量超50000次,收取投遞簡歷3500余份,達成意向2000人,簽定三方協議1000余份,轄區新增就業9000余人。
這幾天,東湖區杏苑社區居委會主任周莉芳正在忙著迎接各地殘聯來社區交流學習。該社區2021年初建立了殘疾人之家,聯合企業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無論是水筆組裝還是服裝初加工,大家都能做得很好,而且通過勞動,許多人變得更加自信。”周莉芳說。
為進一步精準送崗,讓困難人群好就業、就好業,今年5月,東湖“人社優幫”就業援助計劃應運而生。該計劃面向就業困難人員、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技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退捕漁民、脫貧農村勞動力、城鎮困難群眾、具備一定就業能力的殘疾人等,為其提供政策咨詢、崗位推送、培訓服務等一攬子就業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搭建平臺孵化創業夢想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能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只有通過搭建平臺、優化環境、完善政策,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創業,為南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東湖區就有這樣一家創業孵化平臺——豫章1號文化科技園。6月13日,記者來到豫章1號文化科技園,一個個透明玻璃格間整齊劃一、設備齊全,主播們面帶笑容直播帶貨,直播間充滿歡聲笑語。
“我們對所有符合政策的入駐企業、商鋪,全額減免了2020年、2022年疫情租金、物業費,共計176.35萬元,還對入駐企業提供關懷服務,協調解決他們在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豫章1號文化科技園負責人黃燦介紹,目前園區累計入駐創業實體170家,其中在孵40家,合計到期出園130家創業實體,到期出園率82.8%;入駐實體穩定經營142家,孵化成功率為83.5%;帶動就業1177人次。
南昌市創業孵化基地一次性補助60萬元,東湖區創業孵化基地一次性補助30萬元,2020年度創業孵化基地疫情租金減免補貼20.2萬元,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以工代訓補貼1.62萬元,創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享受60%房租水電減免……在多項政策扶持下,豫章1號文化科技園持續向好發展,于今年4月正式被評為“江西省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為入孵企業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周偉 南昌日報記者羅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