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人們吃得更放心、舒心,山東省煙臺市今年來不斷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傾力打造食品生產安全責任鏈條,逐步探索形成了“藍黃紅”三色考核機制,全面壓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牢牢守住了舌尖上的安全底線。
煙臺市每周考核一個食品領域并進行排名,考核成績前5名列入“藍榜”,后3名落入“紅榜”,其他列為“黃榜”,首次落入“紅榜”的,當地組織部門約談食品安全工作牽頭部門負責人,連續兩周落入“紅榜”的,主要負責人要通過媒體公開道歉,表明整改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的措施和決心,形成了天天見臺賬、周周見榜單、月月見成效的工作推進機制。截至目前,煙臺市已開展“藍黃紅”考核21次,向各區、市反饋并督導整改問題3474處,各區、市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完全進入常態化、規范化、高效化,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不斷壓實。
“明廚亮灶”工程作為維護群眾舌尖安全的一項重要保障,煙臺市從2015年開始,就將餐飲服務單位打造“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連年列入全市為民辦實事之一,積極探索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引導消費者積極參與社會監督,督促餐飲各行業逐步實現“明廚亮灶、陽光操作”,保障公眾飲食安全。目前,全市共有餐飲服務單位市場主體3萬多家,近年來通過采用“透明玻璃幕墻、隔斷矮墻或參觀窗口以及視頻顯示、網絡展示”等方式,組織引導餐飲服務各經營單位實施打造“互聯網+明廚亮灶”16000多家,占比率達到50%左右。
為全面打通食安治理“微循環”,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煙臺市在福山區試點實行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暢通食品安全治理“微循環”,著力構建縱橫覆蓋、不留盲區的監管網絡。煙臺市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標準化工作理念融入食安城市創建全過程、全鏈條,建立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一企一檔數據庫,通過智慧監管平臺整合全市近11萬家食品企業注冊登記、分級分類監管等一攬子重要信息,并在GPD地圖上逐一定位,形成了智慧監管“食安地圖”。
(孫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