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市集。
記者 王博 通訊員王朝武王璨劉艷麗文/攝
核心提示
社區運營官既不屬于物業公司,也不屬于社區,而是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更好地聯系業主,特意設置在小區內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小區成立初期,以獨立的第三方開展活動,為小區物業和業主搭建溝通的橋梁,解決初期物業維保等問題。同時,為居民提供互相熟悉、了解和學習交流的機會,增進鄰里之間和睦互助;挖掘業主所長和愛好,組建社群,讓居民找到所追求的歸心“點”,使生活變得精彩而有意義。
我市2019年底開始出現社區運營官,目前已在全市5個小區運作,為營造和諧鄰里關系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前,人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可如今,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高樓大廈林立,人們樓上樓下住了多年,卻因為一墻之隔,連鄰居是誰都不知道。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社會治理的重點。近來,為進一步調動業主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營造和諧鄰里關系,我市多地相繼推出社區運營官,全面助力提升基層治理質效,形成了家園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
社區運營官既不屬于物業公司,也不屬于社區,而是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更好地聯系業主,特意設置在小區內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小區成立初期,幫助增進業主之間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社區運營官組織開展活動,不占用業主和物業公司的一分錢,著實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業主自發組織為社區運營官送錦旗。
從業主需求出發兩年半開展活動150多場
前不久,高新區新明街道明珠社區融創逸樹園小區開展了一場環保歡樂市集活動,由業主自發擺攤,吸引了200余名居民踴躍參與。業主三五成群,有的參加門頭市集、攤車市集活動,把自己的手工藝品現場展示銷售,或者選購精美的小物件;有的參加垃圾分類小課堂活動,樂此不疲;有的拿來自家的廢電池、舊燈泡等有害垃圾兌換多肉植物;還有的參與套圈、氧氣實驗等親子活動。
諸如此類的鄰里活動,融創逸樹園小區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辦幾場。據統計,2019年底至今,兩年半的時間里,已經組織了150多場大大小小的活動。
這些活動,有適合小朋友的游戲類活動,有適合老年人的休閑活動,也有適合青年人的交流活動。記者仔細梳理了各類活動,發現每場活動都非常有特色。比如,挖掘業主中的能人,舉辦基礎攝影公益課堂;針對廣大家庭需求,開辦親子育兒沙龍;增進鄰里融合,舉辦四明山自駕游,共同交流廚藝分享年夜飯;為滿足老年群體退休后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長者舞蹈團、花藝課堂等。
“小區能有這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都要感謝我們親愛的小逸。”融創逸樹園小區業主陳萍口中的“小逸”,真實名字叫茅斌,是該小區的社區運營官。茅斌經常為業主組織各種鄰里社群活動,幫助業主協調解決問題。每一場活動,從構想到組織策劃,再到落地執行,茅斌都盡可能地從業主角度出發,找到他們最需求的“點”。
傾情服務暖人心業主紛紛寫感謝信送錦旗
“非常感謝你們通過構建可持續的社區生態,為業主創造‘有家、有生活、有知己’的美好生活。特別感謝社區運營官茅斌同志的辛苦工作和傾情付出!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茅斌同志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讓很多業主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是2021年9月,融創逸樹園業委會寫給社區運營官團隊的一封感謝信。在信中,業主親切地稱茅斌為“小逸”,還多次夸他有專業專注為民服務的職業風范。除了感謝信,業主還自發組織為社區運營官送來了錦旗。
東悅府小區公益書法課。
“我們除了融創逸樹園小區,還在鄞州區的福明街道東悅府小區、邱隘鎮臻和院小區、下應街道涌寧府小區及慈溪市滸山街道慈瀾府小區推出了社區運營官。”融創寧波歸心團隊相關負責人康志博告訴記者,在社區運營官的推動下,各小區的活動琳瑯滿目,僅2021年,這幾個小區就組織開展各類居民活動280多場。
各小區社區運營官在實際活動推動中,也因地制宜充分整合資源,力求把活動辦到業主“心坎”上。以2021年底交付的慈瀾府小區為例,380多戶業主多為高端改善人群,年輕人居多。該小區社區運營官專門組織開展了劇本殺、潮流音樂等woo青年社群活動,每周兩到三場,得到了業主們的廣泛好評。涌寧府小區與所在地下應街道天宮社區深入融合,經常組織居民到附近的天宮莊園、中國插花藝術館和寧波服裝博物館等參加活動。
慈瀾府小區組織活動。
鄰里關系不斷拉近在活動中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我們小區交付時間不長,但鄰居間已經打成了一片,大家紛紛為小區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遇到矛盾糾紛也換位思考心平氣和地商量解決。”融創逸樹園小區業委會胡主任說,小區一樓是架空層,大家商量著打造健身休閑空間,小區有業主自掏腰包購買了三張乒乓球臺,供全體業主使用;小區地下車庫進出的樓道門,因為開發商交付時沒有安裝自動感應設備,業主們自發眾籌5萬多元,把12道門改成了自動門;小區里孩子多,還有業主買來移動式籃球架,供所有孩子嬉戲玩耍。
在其他幾個推出社區運營官的小區,也同樣是一片鄰里和睦一家親的生動畫面,有資源共享,遇到難事共擔,業主各自發揮所長,為共同的家園貢獻力量。以臻和院小區為例,幾名從事建筑行業的熱心業主主動請纓,專門在小區交付前就房屋質量“找茬”,還針對后期物業服務無償為業主答疑解惑。在涌寧府小區,業主也把小區當成了家。小區里有個鄰里活動中心,業主
總會隨手關燈,有時一些業主還會貼心地帶來一些紙巾放在公共區域供大家使用。“社區運營官,不僅讓鄰里關系和睦了,也讓物居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融創逸樹園小區物業經理黃朋說,每年夏季高溫天,經常有業主給保安、保潔人員送水果和冰鎮飲料;逢年過節,業主給物業工作人員發放紅包、送年夜飯和慰問品,令人感到暖心,“我們的付出得到了業主的普遍認可,他們的暖心舉動激勵著我們更加努力做好物業服務工作”。
在社區運營官“潤滑劑”的作用下,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還涌現出了128名有公益心、有特長的業主。這些業主,來自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但都有一個共同目標——為業主服務,為小區發展貢獻力量。在東悅府小區,15名書法愛好者共同開設“書畫公益課堂”,每周一次為小區里的老年人、年輕人和孩子們提供書法美術公益課;在逸樹園小區,大學老師出身的業主陳萍,特別推出網絡公益課堂,在每年中考、高考前后,就如何選擇學校專業為鄰居答疑解惑。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臻和院小區交付期間,一邊是開發商為業主辦理手續,另一邊社區運營官和熱心業主合伙人“走馬上任”,大家現場擺攤招募志同道合的鄰居加入社群,共同組建了摩托社、足球社、親子育兒社、樓市交流群、賽車社等多元化社群。
涌寧府小區舞蹈隊。
期待社區運營官多起來依托“文化孵化器”為社區發展賦能
遠親不如近鄰。可如今,一處住著的,有可能是近距離的陌生人。對于這種創新推出的社區運營官模式,記者采訪了基層治理方面的一些專家和業界從業者。他們一致的看法是:期待社區運營官多起來。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法學副教授胡行華認為,小區這個“大家庭”之所以能夠其樂融融,靠的就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區文化。如果社區中能夠多一些像茅斌這樣的社區運營官,那么,就會產生“鯰魚效應”,讓陌人成睦鄰,讓社區更歡樂。社區運營官以獨立第三方開展活動,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互相熟悉、了解和學習交流的機會,增進了鄰里之間和睦互助,而且寓教于樂,讓居民找到了所追求的歸心“點”,使生活變得精彩而有意義。
因工作原因,業主王旭海把家安在了融創逸樹園小區。他對比此前居住過的小區后,深有體會地說自己很欣賞這種社區運營官模式。社區運營官隸屬于開發商,開展活動不占用業主和物業公司一分錢,這樣獨立的第三方,在小區交付初期鄰里關系還非常陌生的時候,確實能發揮大作用。他呼吁更多品牌開發商推出社區運營官模式,成為物業、業委會和業主之間溝通的暖心橋。
福明街道寧城社區黨支部書記邱虹從事基層工作多年。她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談了兩點體會。一是社區運營官關注業主需求,以業主需求為中心,通過豐富的社群活動、親密的鄰里關系、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讓業主在社區里深度鏈接彼此;二是推出社區運營官,其背后真正的意義在于長期關注社區的生活狀態,不單單在于一個好的房子、好的硬件條件,還會關注業主5年、10年乃至更久的一個生活狀態。
新明街道黨工委書記袁曼婭從未來社區創建和完善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全域基層治理的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社區運營官最難得的不僅是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在物業、社區和業委會服務居民的交叉地帶提供精細化貼心服務,更是挖掘一批居民中的熱心人,并搭建舞臺幫助這些熱心人在小區家園共建中發光發熱。換言之,社區運營官就是小區業主間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也是一個社區文化“孵化器”。通過不斷挖掘、運營、引導,持續吸引更多居民、基層政府來加入這個隊伍,形成一個良好、自洽、持續運轉的社區共建共治氛圍,也為未來社區可持續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社區運營官成新職業
這幾年,隨著高端住宅小區的不斷推出,社區運營官正在成為一種新職業新群體。記者在獵聘、58同城、BOSS直聘等大型全國招聘網站搜索“社區運營官”發現,相關招聘信息比比皆是。
相比房產公司其他崗位來說,社區運營官的崗位內容與物業、房產經紀人、活動專員互為補充,主要負責小區內部的日常維護與管理工作,能夠應對突發情況,及時響應住戶需求、解決住戶問題。
以近期龍湖地產旗下的冠寓公寓推出的社區運營官崗位為例,除了要求協助開展公寓的日常管理和基礎服務外,還要經常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提高租客黏性。基于此,無論是小區還是公寓,良好的溝通、協調組織能力和責任心服務意識,已成為社區運營官的核心素質。
(王博整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