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日)早上,海淀區馬連洼街道菊園小區28棟樓、上地街道頤泉匯公寓1、3號樓宣布解除管控,居民實行7天健康監測。
“我就想在門口跑幾步,我們終于解封啦!”雖然清晨溫度不高,但早上6點整,隔離護欄一拉開,菊園小區的居民們仍興奮地走出家門。
“你們最不容易了,你們辛苦啦!”“謝謝你們!謝謝!”走出小區的居民向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道謝。一位70余歲的老人眼圈泛紅,“志愿者們特別細心。最近這段時間,我有親屬離世,但我不能離開家,他們為了安慰我天天來給我送飯,還陪我聊天,我特別感謝他們。”
據介紹,菊園社區下轄菊園小區一個小區,共有29棟樓1704戶,還有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11月12日,疫情反復,小區采取封控措施。社區安排專人在辦公室里接聽電話,解釋政策、安撫居民。同時,街道等組織了300名志愿者專門給各樓送快遞;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還為老人送蔬菜、愛心餐、保健枕頭等,對于殘疾人、孕婦、老年人、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社區安排人員每天聯系,及時收集他們的需求,第一時間提供幫助。11名社區干部分片包樓,負責代購藥物等。社區還為居民開通綠色就醫通道。
菊園社區黨委書記兼社區主任汪春梅說,雖然推演過疫情防控的流程,但還是遇到不少實際問題。比如,核酸檢測并非所有居民都配合,工作人員需要挨家挨戶敲門;核酸采樣過程中排隊的居民有時還可能發生口角……社區黨員、樓長、志愿者特別給力,只要做核酸檢測采樣,他們首先保證自己所在樓每個人都要做,會挨家挨戶敲門去問,“他們都說,‘我們樓不能給社區拖后腿’,我聽了特別感動。”汪春梅說。
通過這次應急事件,社區工作者們得到了鍛煉,一些人的表現也讓汪春梅意外、感動。“像馬連洼街道非公黨支部專職黨務王健,她是從菊園社區專職黨務崗位上調過去的,剛離開社區三天,得知菊園被封控,第一時間就申請回來了,和我們一起并肩作戰。”汪春梅說,“還有居委會委員呂延鵬,平時性格內向。沒想到關鍵時刻遇事不慌,安排工作特別有條理、特別細致,交給她的工作都能快速處理。”
社區居民王建軍還創作了一首詩歌,向志愿者致謝,他在詩中寫道——“你傾情為我,我真心懂你。你吃的苦,你受的累,定格在我的眼中,銘刻在我的心底……”目前,菊園社區25號樓仍在封控。“我們會做好這棟樓居民的安撫和服務工作,同時加強社區卡口管理。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汪春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