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 12月16日,北京西城區舉辦第二場“兩會”新聞發布會,西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區磊介紹,五年來,西城區轄區7.1萬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6.2萬人享受到市、區促進就業政策,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在全市保持較優水平,轄區就業局勢保持穩定。
為進一步加強就業工作,2021年6月份,西城區在全市率先制定加強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在今后一個時期重點打造“政府內循環+市場外循環”促進就業格局。11月份,出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就業工作的28項措施,進一步強化就業政策供給。
區磊指出,當前,一些重點群體出現慢就業甚至不就業的情況,新政策強化“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價值導向。增加就業與救助平衡措施,給與低保人員每月2000元、最長5年的就業獎勵,促進低保人員通過勞動實現家庭增收,勤勞致富。鼓勵高校畢業生及青年失業人員積極參加就業見習,給與每月2000元生活補貼,增加就業實踐,提升就業能力,逐步適應從學校到職場的轉換,緩解“畢業即失業”的焦慮和壓力,改善“慢就業”現象。
新政策把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作為根本目標,從鼓勵用人單位擴大就業、提高重點群體勞動報酬、鼓勵創新創業等方面重點發力。提高公益性托底安置人員的勞動報酬,改善公益性崗位待遇偏低的現狀,讓就業困難人員共享核心區經濟發展成果。鼓勵用人單位穩崗拓崗,吸納重點群體就業。提高政策的精準度,按照重點群體穩定就業的時間設置獎勵標準,穩定就業1至3年,分別給與6000元、9000元、1萬2千元就業獎勵。激勵創新創業。本區戶籍勞動力成功創業一年以上,申請不超過4萬元房租補貼,降低創業成本。鼓勵創業主體積極參加創業大賽,給與獲獎單位或個人3至8萬元扶持資金。
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是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手段。新政策著力構建面向全體勞動者、全職業生涯、全過程銜接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將免費培訓受眾群體從失業人員,擴大到未在用人單位就業的本區戶籍勞動力。對通過技能培訓實現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勞動者,給與3000元培訓獎勵。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鼓勵勞動者積極參加創業培訓,對成功創業的勞動者,創業補助從5000元提高至1萬元。鼓勵企業通過“互聯網+”新模式,對在職職工開展職業素質、崗位技能提升等培訓,按照每人200元的標準給與企業職業培訓補貼。加強科技創新、金融、文創非遺等重點領域校企合作,提升職工素質,促進更加穩定、更高質量就業。
新政策增加了高技能人才培養激勵的舉措。強化高技能人才培育。經認定的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實訓基地,給予10萬元一次性補貼。企業每培養1名高技能人才,分別按照2000元至3000元的標準,給予培訓補貼。營造聚才穩才良好氛圍。企業每吸納1名非本區高技能人才穩定就業1年以上,按照1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工資增長機制,同比增幅5%以上,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標準,給予最長三年工資性補貼。鼓勵“以賽促訓、以賽育才”。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組織開展技能人才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及高技能人才成果展示活動,給予2萬元至5萬元的補貼,發揮高技能人才示范帶動效應。
堅持系統推動,優化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構建“政府內循環+市場外循環”的促進就業格局。突出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各部門在引進重大項目時,對就業影響進行評估,明確帶動就業目標。加強部門協同。強化行業部門責任,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指導,落實“三管”要求。充分調動區、街、社區三級力量,為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提供精準就業服務。挖掘市場潛力。堅持“市場+公共”雙輪驅動,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與公共就業機構攜手提供多元化服務。推進人力資源行業拓展高級人才尋訪、人才測評等服務,為轄區單位引才融智。建立人才服務融入機制,對促進就業成效顯著的單位,在人才引進方面予以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