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海淀將打造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976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進駐海淀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海淀區獲悉,“兩區”建設三年來,北京市海淀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9764家,新增“兩區”項目1735個,形成49項制度創新案例。未來,海淀區將打造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以四大特色產業園區為核心,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
據海淀區商務局副局長黑煜介紹,三年來,海淀“兩區”建設在體制機制、要素流動、園區提升和開放平臺等方面破新題、育新機、開新局,形成了一批具有海淀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初步實現了國家和北京市賦予海淀“兩區”建設的定位和目標。海淀“兩區”建設已形成49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2項向全國復制推廣,7項向全市復制推廣;全國自貿試驗區302項制度創新成果在海淀應復制盡復制,一批借鑒改革事項落地見效。
“兩區”建設源源不斷地為高精尖產業發展注入著新動能。三年來,中關村科學城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務、先進制造等高精尖領域,簽約重大項目超過200個。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目前海淀區集聚了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超過1000家,占全國的1/6,已經形成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全產業鏈布局。
“兩區”建設為開放式創新構筑新格局、為高精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加速度。三年來,中關村科學城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務、先進制造等高精尖領域,簽約重大項目超過200個。目前,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9764家,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12家,獨角獸企業51家。三年來,數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區塊鏈先進算力實驗平臺等一批數字化、智能化新基建有序建設,數字技術在城市治理領域廣泛應用。
“近期,我們出臺了加快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方案、算力補貼專項等政策,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大模型給予相關創新主體最高1000萬元算力補貼。”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規劃發展處處長王春生介紹,為更好支持大模型產業發展,海淀區將打造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該集聚區東至學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萬泉河、北至清華西路和清華東路,在這片約9.5平方公里的區域將率先建設集聚區核心區。核心區內將首批重點建設五道口人工智能產業園、北大西門人工智能產業園、中關村西區人工智能產業園、清華科技園等四個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總建筑面積67萬平方米。
“未來還將繼續拓展引領區和發展區,同步在全區范圍內積極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聚焦城市治理、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發布多個標桿場景。”王春生介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