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國現在實力衰落很厲害,令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面臨混亂和動蕩,美國也乏力應對。
俄烏戰爭爆發后,雖然美國提供了烏克蘭大量武器裝備,但是限制其攻擊俄羅斯本土,因為不敢讓戰爭升級。如果說俄烏戰爭反映了美國的核大國對手敢于大打出手了,美國最近對中國的一輪海上博弈和貿易戰就顯示出美國已經是高度依賴盟友,而最新的這一輪巴以沖突就顯出小國級別的力量敢于挑戰美國及其盟國。美國在最近一兩年內企圖遏制中國,甚至威脅在臺灣問題上可以照搬“烏克蘭模式”,包括對華貿易戰還不停的把日韓澳加動員出來,反映的其實是美國自身的能力下降,只能依靠盟友來分擔。目前這一輪巴以沖突也清楚反映出美國霸權的衰落,美國因情報無能而無法事前察覺也是一個重要的證明。
一系列事實證明,美國霸權的衰落導致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開始弱化,俄烏戰爭的連鎖效應使得像朝鮮甚至哈馬斯這個級別的小國力量都開始躍躍欲試,朝鮮已經借著俄羅斯和西方的對立來訪俄獲得更多的軍事援助,很可能某些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活動還會借著這次巴以沖突有新的騷動,國際秩序的混亂面還有可能會繼續擴大。美國借俄烏戰爭逼迫其他國家“選邊站”并不是只有對美國有利的結果出現,相反,很多國家站到俄羅斯這一邊,像伊朗、沙特等。伊朗、沙特還有很多阿拉伯國家一直就是巴勒斯坦哈馬斯和其它武裝組織的幕后金主。
此外,俄烏戰爭已經導致全球的糧食和能源價格出現了暴漲,甚至在很多地區比如歐洲引起供應困難,這對疫情后的全球經濟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中東的這輪新沖突也成功地把石油價格繼續推高,在歷史上中東一打仗,石油就漲價。美國面臨這種局面,也沒有力量和意愿來改善經濟秩序。但是,這種大環境對中國可以說是利多弊少,但不能說就沒有弊端。
一方面,中國可以借助自身經濟實力的不斷上升來迎接更多的外交機遇,因為有更多的國家會樂意和中國和平合作來解決問題,中國說和沙特與伊朗就是明證,中國也會有很大市場機遇出現,而美國在全球各地政治壓力,包括反美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會更樂意和中國實現緩和、妥協。中國抓住機會可以找到更多的戰略伙伴,并有更多機會影響國際體系。
然而,另一方面,中美矛盾有不少方面是結構性的,比如海權競爭,處理起來難度較大,技巧要求都較高,在國際大范圍緊張局勢出現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幕后內情)猜疑、誤判和被動卷入,這會導致中美關系的風險因素仍可能居高不下。甚至有人指出一旦美國向中國或者俄羅斯、朝鮮、伊朗當中的一個發射核導彈,另一個怎么來判斷導彈的目標?反之也有類似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