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鵪鶉住上自動化“公寓”。(蔣澤 沈孫暉 攝)
記者沈孫暉
通訊員陳瑩 蔣澤
近日,記者來到鎮海區的九龍湖阿明生態農場鵪鶉養殖場,看到了一排排籠舍里逐食、嬉戲的鵪鶉,工作人員正忙著撿拾鵪鶉蛋。
今年,農場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建了6棟全新的養殖大棚,淘汰了老舊的養殖設備,替換成集喂料、喂水、清糞、集蛋功能于一體的鵪鶉層疊式籠養生產線?!拔覀冞€為每個養殖大棚配備了可自動調節溫度、濕度的數字化環境控制系統和監控系統?!鞭r場負責人楊明告訴記者。
九龍湖阿明生態農場位于九龍湖鎮汶溪村,是目前浙東最大的規?;g鶉養殖場。憑借自身優勢與政策扶持,農場先前發展勢頭較好。但近年來,受基礎設施老化、用工成本增加、養殖標準提高及同行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該農場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每年臺風季,因汶溪村地勢低,農場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去年臺風“梅花”來襲,農場進水被淹,導致逾10萬羽鵪鶉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75萬元。
“今年在政府扶持下,我投資900余萬元,對農場進行全面升級改造?!睏蠲鞲嬖V記者,改造后,養殖場的地面整體加高1米左右,基本消除洪水的影響。同時,配備了3臺發電機,以應對停電導致生產線、環境控制系統等無法正常工作的突發情況。此外,農場還在綠色化、循環化方面發力,建設了4個集中式糞污輸送裝置、1套容量100立方米的畜禽糞污發酵罐。
升級改造后,農場的工作效率提高了60%左右,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鵪鶉的養殖規模從以前的40萬羽提升至80萬羽,年銷售額由原先的1500萬元左右躍升至3000萬元。
“在改造成本方面,政府將給予農場一定補助,切實為農戶減輕負擔?!辨偤^畜牧獸醫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堅持標準化、綠色化、規模化、循環化、數字化、基地化標準,推動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